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新闻
学习滕启刚·青年榜样力量 | 善思善为 甘为审判事业做永不停转的“陀螺”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2-11-19 14:07:36 打印 字号: | |


 

会办案、善调解、懂调研、能总结,13年法院工作经历,她始终坚守从业初心,专注投入,不懈努力,夜以继日“高速运转”在各个岗位。热爱,是她源源不断的动力。她是鞍山中院民事法官郭盈,她说,愿意为了司法审判事业,做一个永不停转的“陀螺”。

 

郭盈

现任鞍山中院审监一庭副庭长,四级高级法官,现挂职鞍山市立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曾荣获全省法院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和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2019年荣立个人三等功。

 

高速“陀螺”,提升审判质效


2009年考入市中院以来,郭盈先后在立案一庭、民二庭、民事第一速裁团队和审监一庭工作。经过不同岗位的历练,如今的她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她走路快、说话快,思维快、办案也快。从2014年办案以来,已审结民事案件1300余件。在民二庭工作期间,郭盈主要审理传统民事案件,她的审判业绩突出,连续三年办案数量在庭里名列前茅。突出的业务成绩背后,是郭盈数百天的早来晚走,数百次的放弃午休,无数次的翻阅卷宗。她说:“我做法官的初心就是为人民服务,早一天审结案件,就能让当事人早一天结束诉讼之苦。”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把人民的难事放在心上,就是郭盈高速高效办案的动力。2020年6月,她被安排在民事第一速裁团队担任负责人,同年下半年,她带领速裁团队共计结案429件,结案率100%,平均审限28天。2021年,她带领速裁团队共计结案1113件,结案率100%,平均审限30天。郭盈和她所在的速裁团队所做的这些努力,在优化诉调对接水平、提升办案质效和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推进市中院“分调裁审”机制改革工作的良好开端,提供了实用的经验做法。

 

▲郭盈在询问案件


 

智慧“陀螺”,提供审判指引

 

审案破千件,智慧从中现。提升审判能力的方法,除了不断实践还需要时不时回头总结一下经验,从案件的审理经验中汲取智慧。郭盈擅长在审判实践中归纳总结经验做法,在每一次案件审结之后,她都会在心里复盘整个审理过程,从中整理出能够为其它类似案件提供参考经验的要素。在认真总结了鞍山地区几百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后,郭盈起草了《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内部参考意见》,为鞍山地区两级法院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提供了审判指引。2020年《民法典》出台后,作为市中院对下指导团队的一员,郭盈就《民法典》第七编第五章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的相关条文的理解与适用以及审理机动车交通事故案件的疑难问题,向各基层法院的法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和阐释,对统一鞍山地区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案件的裁判尺度,提高审判质效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善为也善思,前行不忘走稳,以总结整理供经验源泉,这是一名人民法官的智慧表现。

 

▲郭盈在审案后归纳总结经验做法


 

贴心“陀螺”,传递司法温情

 

“虽然我们夫妻双方不能在一起生活了,但大家把我们的后顾之忧都解决了,我们也不怨恨了,将来都各自好好生活。太感谢法院和妇联的工作了”。


这是一起离婚纠纷案件当事人表达感谢的话语。夫妻结婚四年,常因琐事争吵,感情早已破裂,但因财产分割和共同债务问题难能“好聚好散”。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作为案件审判长的郭盈及案件主审法官决定引入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五位一体”诉调对接机制,邀请市妇联、婚姻家庭导师和律师共同参与调解工作。经过多方不懈努力,终于帮助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郭盈说,离婚纠纷不只是单纯的法律问题,更是涉及情绪疏导、住房保障、子女抚养的系统工程,“一判了之”'不仅容易激化矛盾,而且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法官多为当事人考虑,多做工作。

 

不怕繁琐,肯下功夫,法理情融汇,以“庭”外功夫实质性化解源头矛盾,让当事人发自内心地信服,也向社会传递司法温情。

 

在审理一起合同纠纷案时,了解到案子的主要矛盾在于房屋过户登记手续的办理,为了尽快帮助当事人解决纠纷,郭盈多次主动联系涉案的另外两家公司开展调解工作。经过多次的了解情况、发函询问,终于弄清了案涉房屋尚不能办理房屋产权手续的具体原因,将所了解的情况告知原告公司,并向其进行了法律释明。最终,原告公司经过权衡利弊,在2022年5月向市中院递交了撤诉申请书,并同时为郭盈法官送来一面写有“维护营商环境、执法充满温度”的锦旗,表达感谢之意。

 

▲郭盈接收当事人送来的锦旗


甘当审判事业的“陀螺”,只为炽热不变的初心;无悔每日高强度的工作,只为纠纷化解后当事人会心的微笑;不辞烦琐辛劳,只因心中常记“司法为民”。十几年如一日奉献在平凡的审判岗位上,郭盈用实际行动诠释热爱、书写青春。


 

 

 

 

 

 

 

 

 

 
责任编辑:宣传教育科